|
||||||||||||||||||||||||||||||||||||||||||
|
||||||||||||||||||||||||||||||||||||||||||
![]() |
||||||||||||||||||||||||||||||||||||||||||
|
||||||||||||||||||||||||||||||||||||||||||
![]() |
劉淑卿用專業技能挽救生命
祁巍幫助受助人員尋找親人
劉桂強搶救墜河車內人員
平凡人迸發驚人力量
2019年4月29日晚,浦東醫院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護士劉淑卿晚飯后出門散步,發現人行道上行走的退休教師李老師被一輛由北向南的汽車撞飛,當場不省人事。按照她多年來的經驗判斷,傷者情況危急,必須馬上搶救!于是,她將電話遞給路人幫忙撥打“120”,自己則對傷者做心肺復蘇。在救護車到達現場前的13分鐘里,年過不惑的劉淑卿一直跪在傷者面前做心肺復蘇,不顧自己術后不久活動受限,用盡全力按壓施救。當傷者瞳孔和對光反應開始恢復時,救護車到達現場接走傷者。
事后,獲得阿里巴巴獎勵的5000元后,她毫不猶豫地將獎勵捐給醫院公益基金賬戶,因為她始終認為自己只是做了“為人”和“從醫”該做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秉持“為受助人員找到家”的初心使命,市救助管理二站救助甄別科副科長祁巍細心尋找線索,幫助近百名受助人員實現回家的夢想。面對常規甄別方式效果不理想的情況,他提出全新的“外出甄別”工作模式,帶領受助人員到記憶中的家鄉實地走訪,捕捉更多線索,幫助受助人員找到家人。他帶領突擊隊的青年們全力以赴,帶著受助人員踏上尋親之路,貴州的連綿大山、湘粵省界的偏僻村落、江西不知名的小鎮都留下他們的足跡。半夜倒火車、凌晨坐長途,即使條件再艱苦,他們也堅持一村一寨、一家一戶細細詢問。當親人終于相見、擁抱痛哭的那一刻,所有付出都值了!
2019年3月30日中午,正在外面吃飯的上海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首席攝像劉桂強聽到有人大喊“有車掉下河了”,他立刻丟下碗筷,拿起相機,就往河邊沖去。見周圍無人敢下水救人,他拋下手中的相機,縱身躍入渾濁得看不清深淺的河道,冒著車輛電線短路漏電的危險(事后得知這確實是一輛油電混合車),用盡辦法救助墜河車輛里的被困者。在他的呼喊和帶動下,圍觀群眾也紛紛援手,最終救出兩位幸存者,并把逝者也托回岸上。
志愿服務創新升級
截至今年5月12日,在上海志愿者網實名認證注冊的志愿者達到4709344人,占本市常住人口比例超過18%,發布志愿服務項目322645個,項目總時長405 394355.6小時,人均服務86.08小時,志愿團體25060個。其中,疫情防控志愿服務項目11693個,招募上崗志愿者408951人,累計服務29085923.5小時,人均服務71.12小時。志愿服務項目數量每年持續增長,許多志愿者樂于創新公益,精準服務。
新一屆上海市杰出志愿者、宜川一村幼兒園教師陳雨婷愛上公益,源自父親——上海市的士雷鋒車隊隊長的“言傳身教”。她從事公益事業21年,服務時長3萬多小時,2016年成立的“愛在身邊青年志愿團隊”目前已達869人次,為本市6個區縣服務5萬多人次,服務時長8萬多小時,包括南京路學雷鋒、敬老院愛心陪伴、陽光之家致力助殘、交通志愿我先行、長海醫院導醫、垃圾分類等社區志愿服務。
陳雨婷還聯合普陀區教育局,以學校為單位成立多支教育志愿服務隊,還與雷鋒生前所在連連長虞仁昌結對,此外,還參與組織了國旗護衛隊、愛心手語、公益跑、親子閱讀指導、關愛自閉癥幼兒等品牌項目。
作為上海海上搜救志愿者總隊培訓總教官兼行動組長,另一位杰出志愿者林浩在過去十多年里帶領隊員執行過雅安地震、余姚水災等數十項救援行動,用青春熱血踐行使命誓言。用專業和勇氣甚至生命去挽救他人,這是林浩對應急救援志愿服務的理解。同時,林浩認為“預防勝于急救”,并創新開展綠色安全樓道志愿項目,為整治樓道堆物頑癥闖出新路。目前,已有上千名志愿者參與其中。
(來源:新民晚報)